移动电信联通的大数据如何才能发挥价值?
发布于:2017-03-17 15:51   浏览:

       大数据时代,大家都非常重视数据的价值,但是从我们实践的角度看,很多人不知道如何使用数据,因此呢,很多时候数据的只是被沦为一种展示信息的工具。

  从实践角度看,数据还是要跟实际的生产活动发生关联,才会产生价值。运营商数据如何来使用?如何跟我们的生产活动相关联起来?

  前些年,中国移动把用户数据与营业厅、呼叫中心结合,让营业员和外呼人员可以给用户提出专业化的建议。这极大提升用户服务的准确性。这是属于内部应用。

  在对外服务上,目前在北京移动推出的司马大数据平台中,可以开放部分数据出来给一些企业使用,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尝试,但是呢,这种尝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。

  另外还有推出一些大数据相关的一些产品,例如,广西移动还推出了学校用户大数据的报告,对用户进行宏观的画像,比如春节,学生主要是去哪里,喜欢到什么地方,以及买他的出行的习惯是什么。

  这些数据很多时候是停留在展示层面,并不能够快速地转化为实际上的应用,数据在展示这个程度上应该说只是完成第一步。

  那么有没有值得我们借鉴的案例?

  实际上,大数据的使用中,身边有些企业已经用的是非常不错了,我们看看,BAT为首的阿里巴巴,阿里巴巴的大数据,应用的最精彩。我们以淘宝和蚂蚁金服为例,描述一下数据是如何跟生产实际相结合起来的。

  第一个呢,由于数据真实与丰富,它可以精准地对每个用户进行画像,对用户的购买行为做精准的判断。数据开放给卖家后(加工过的数据),卖家可以根据数据,决策是否要开展营销,以及要采用什么样的营销方式,这种方式很具有意义。

  第二个案例是蚂蚁金服,在数据方面使用更加的巧妙,非常值得借鉴。首先,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芝麻系统体系。它综合用户各个方面的数据,得出用户的信用评价。这个信用评价可以作用在相关的业务上,例如用户的授信额度是多少,是否可以打白条,是否能能够免押金住宿、够免押金租车等等。而同时,用户在免押金入租车等活动的各种行为中,数据反馈会信用系统,为信用提供了二次的信息来源。

  用户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反向作用在他的信用分上,所以形成了一个非常完善的闭合的机制。所以呢,我们展望芝麻信用在未来对用户的影响会越来越大。我就特别注意到身边有很多的朋友,他们特地使用支付宝,原因就在于他认识到了芝麻信用的价值以后,认为用的越多,对他的信用就越有好处。这个大数据的应用,它对用户来说是有意义的,也可以让商家和用户之间建立一种关联的营销行为。还可以影响用户的使用场景。

  我们认为,运营商应该在信用这方向上进行深度的挖掘,可以借鉴蚂蚁金服的一些思路。

  例如,用户使用手机通信的行为是否能够产生相关的信用?可以在哪些方面产生二次价值?一个用户的在网时长、缴费方式、每个月使用的金额等等数据,是否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这个用户的信用值,而这个信用值反向过来,为运营商提供相关的营销措施。

  例如信用分达到某个数以上,每个月可以赠送若干分钟通话时长,可以赠送流量。反之呢,如果信用受到损伤,这种赠送的会相应减所以用户用的越久,他对这个业务的粘性就会越来越强。

  其次呢,运营商的这个信用分还可以作为关联商家的业务参考。运营商可以和连锁手机店开展紧密的联合关系,当运营商标记的信用分值达到多少的时候,他可以进行部分金额的分期或进行得到一些优惠,从而刺激用户的购买手机等的行为,这在关联业务上会产生正向的循环关系。除了手机,还可以在其他关联业务上逐渐扩展。

  大数据需要转换成实际价值,这是大数据思考的方向。

  (本文转自:搜狐网)